考古遺址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遺產,蘊含了古代社會各方面的信息,那么如何針對遺址的保護,可增設遺址文化展廳,借助于遺址展示提供的場所,利用相關手段展示與遺址相關的傳統文化內涵,其有益于全面詮釋一個遺址的傳統文化特色,加深人們對考古遺址和相關歷史文化的認識。
漢陽陵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
大眾網·海報新聞東營5月24日訊(記者 唐夢琳 李娜娜)近日兩會熱點,“海北遺址就位于我們墾利區勝坨鎮海北村村北,有著重大意義和文化歷史。”今年墾利區兩會上,人大代表茍增友建議在海北遺址增設文化展廳,弘揚當地歷史文化底蘊。
據介紹,海北遺址位于墾利區勝坨鎮海北村村北,2006年4月11日上午,經村民茍增林等三人發現后報政府相關部門,后期進行了搶救性挖掘,出土了大量磚瓦殘片和陶瓷標本、少量銅錢,還有建筑構件及少量完整陶瓷器物。根據鉆探,結合出土物判斷遺址年代為北宋金元時期。前期,在文化部門的指導下,海北遺址考古發掘已經完成了兩期。第三期海北遺址考古發掘將在2020年開工,遺址的發掘將對研究宋元時期瓷器貿易、古港口、古海岸線變遷、大清河、古濟水河道變遷等有重要意義,為海北遺址做為海上絲綢之路連接點提供有力實證。
勝坨鎮海北村海北遺址考古工地現場
然而,在前期發掘過程中發現的文物大都被收藏在墾利博物館,并沒有讓歷史文物真正走入當地群眾生活,讓歷史文化沁入當地百姓心田。
對此,茍增友建議:一是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通過政策引導、資金扶持等方式建設海北遺址文化展廳,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收藏在當地展廳,讓當地百姓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歷史文化;二是支持當地發展文化旅游,讓更多地人了解海北文化,讓文化走出去,讓文物活起來;三是要加強文物的保護力度,通過讓專人維護、專人管理等方式加強海北文物的保護,確保文物在展覽的過程當中不會受到損壞。
圖文來源網絡,文章節選《兩會聲音|茍增友:建議增設海北遺址文化展廳 弘揚傳統文化》,轉載是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!
非物質文化遺產,傳承久遠,內涵豐富,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。蘊含著民間文化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力,承載著特有的文化魅力。位于市文化館內的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,就是重要的非遺展示場所。近期經過調整布展,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重新亮相,增添新展品,增加新互動,耳目一新,煥發新機。
記者近日獲悉,為打造好對外宣傳的“名片”,江門人才島綜合展覽館(以下簡稱“綜合展覽館”)經過緊張施工,將于春節后交工。
每逢周末,極具人氣的文化地標市博物館,吸引眾多賓客參觀,共享“文化家園”。
在澳門旅游及經濟活動逐步復蘇下,2022年國際展覽業協會UFI亞太區會議將在澳門舉行,為澳門會展業帶來新動力;為迎接展覽活動回歸,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將持續提供“會展競投及支援一站式服務”。
廣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已發布通告:廣州中風險地區清零,全市均為低風險地區。廣州市商務近日透露,受疫情影響延期的20多場展會均已安排妥當,來自廣州市商務局的消息稱,7月中旬起將全面恢復辦展,預計7、8月份將舉辦約50場展會,合計展覽面積近160萬平米。
隨著疫情有效控制,國內很多博物館、陳列館、美術館等展覽性質的場所,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,相繼恢復開放!比如大連自然博物館于今日有序開放各個展廳!信息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官網!公告如下:
傳承中華名族優秀傳統文化,大力弘揚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是紀念館文化建設的生命工程,7月3日,瑤海區明光路街道全椒路社區精心打造的“雷鋒文化展覽館”正式對外開放。
隨著物聯網、邊緣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,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。1月6日,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、阿科瑟司、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邁上“智慧場館”建設的快車道。澎湃新聞獲悉,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,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。
根據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實際情況,天津博物館在充分做好本館防疫工作的前提下,6月3日起恢復五樓展廳開放。